第 577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一件玉带钩的前世今生 浅谈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一)

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震旦博物馆藏+战国兽首玉带钩

震旦博物馆上世纪九十年代入藏了一件十分精美的玉带钩,此件带钩工艺精湛、体量较大、纹饰华丽繁复可谓是历代带钩中难得一见的精品。然而作为一件长期流失海外,并多次易主的文物,其出土的背景资讯如今难觅其踪,本文笔者即针对此件馆藏文物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其型式特徵并将其同已知的出土实物综合对比以确定其地域属性,并系统梳理从上世纪中叶至今此件文物的流传序列。

图1_良渚文化出土玉带钩图1_良渚文化出土玉带钩

一、最早发现的玉带钩

目前在我国境内出土的最早带钩约始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其中以良渚文化中发现的玉带钩最为典型,就目前情况而言学界公认的良渚玉带钩共计10件 。这些有钩的玉质器物大多出土于墓主人的腰部,且一墓一器,同时它们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带钩的使用需求,因此被认定为中国最早的玉带钩(图1)。

 

良渚文化中出现的玉带钩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发现较少,但是如果综合考量墓葬形制大小,以及伴随带钩出土的其他玉器种类,则不难发现玉带钩是陪葬品中鲜有的一类玉器,并且有陪葬玉带钩的墓葬相较没有发现玉带钩的墓葬等级较高。以良渚反山、瑶山发现的墓葬为例,可以清楚的证明以上观点。

 

反山发现的九座墓葬之中M14、M16及M20三座墓葬中发现玉带钩,这三座墓坑长度在3.5米至4米之间,远超过其余的六座。此外这三座墓葬陪葬玉器品种为25~33种,其余六座种类为十几至二十三种之间 。同样的情况在瑶山亦是如此,共发掘的十二座墓葬中仅M7出土玉带钩,M7中出土玉器种类12种为所有墓葬中最多,且玉琮数量为17个,也远远高于其他墓葬 。可见玉质的带钩在良渚时期并不是必须的服饰配件,仅有少数等级很高的阶层才得以使用。

图2_良渚文化出土玉带钩(侧面)图2_良渚文化出土玉带钩(侧面)

二、带钩及其历史传承

虽然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已经出现了玉质的带钩,但是这样的史前带钩在后世的发展中并没有得到继承,带钩的再次出现则是在春秋中期 ,这两者在发展的连续性上出现了两千余年的断层,同时考量二者形制和使用方式的特点,能够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首先从形制来看,东周开始流行的带钩有钩钮、钮柱这些部件,是其使用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观良渚玉带钩上则完全不存在钩钮、钮柱的雏形(图2)。

 

其次,东周及两汉的玉带钩,勾首部分朝向使用者外部,精美的纹饰一般和勾首出现在同侧(图3);而良渚玉带钩的勾首反面出现纹饰,则说明其在使用之时,勾首朝向使用者内部。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春秋时期的带钩是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并不是在新石器时期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但在春秋中期之后带钩则经过千余年的历史,逐渐演变成分布广泛并集文化、艺术为一身的重要文物。

 

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兽首玉带钩以其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是东周至汉代玉带钩中难得一见的精品,下一期我们将就中国古代带钩的功能及此件兽首玉带钩的造型纹饰进行进一步分析。

图3_战国晚期龙首双身玉带钩图3_战国晚期龙首双身玉带钩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