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在没有人相信个人电脑的时代,走在世界前头成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人物。他把自己的人生重新解码编写、编排,剖析童年时期是什么塑造他的思想,与其他自传不同在于比尔盖茨的自我意识,深刻思考的力量对比尔.盖茨尤其重要,每一个事件不只是一个事件……
孩子们的远征
大约13岁时,我开始和一群男生出去玩,我们会定期在西雅图附近的山区长途健行。我们因为参加童子军而认识。我们和自己所属的童军小队去健行与露营很多次,但后来我们几个很快自成一个小队,进行我们自己的探险活动,我们把那些活动都当作是远征探险。
通常我们是五个人一起旅行,成员包括麦可(Mike)、洛基(Rocky)、莱利(Reilly)、丹尼(Danny)和我。麦可是老大,他比我们年长几岁,户外活动经验也比我们丰富很多。接下来三年左右的时间,我们一起健行了数百公里。我们经常会连续走七天,或是更长的时间,只靠地形图的引导,穿越原始森林与岩石海岸,试图计算潮汐时间,迅速绕过岬角。
学校放假时,我们会外出一周左右的时间,在各种天气下健行与露营。在太平洋西北地区,这代表我们整整一周都必须忍受湿透、令人发痒的军装羊毛裤,脚趾头都泡得发皱。我们的冒险不算是技术性登山,没有绳索、吊带或是陡峭的岩壁。就只有漫长而艰苦的步行。我们一群十多岁的孩子深入山区,距离救援地点有好几小时的车程,而且那时候手机还没有问世。但除此之外,我们的旅行并不危险。
我们远离父母或任何成年人的控制,自己决定要去哪里、吃什么、什么时候睡觉、自行判断要冒什么样的风险。在学校,我们都不是受欢迎的孩子。我是团队中最瘦小、通常也最怕冷的人,而且我总是觉得自己比其他成员弱。不过,我喜欢这种体力上的挑战,也很爱独立自主的感觉。健行在我们住的地区越来越受欢迎,但是很少有青少年会独自在森林里健行八天。
在1970年代,大家面对教养的态度普遍比现在更宽松一点。小孩多半拥有更多自由空间。我进入青少年期没多久,我的父母就已经接受我与多数同龄的孩子不一样,他们清楚认知到,我在探索世界时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这种理解得来不易,对我母亲来说更是困难。但是父母给予我的空间对我未来人格的塑造,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
回想起来,我们所有人在那些旅程中寻找的,或许不仅仅是同伴之间的革命情感与某种成就感。那个年纪的孩子总是想测试自己的极限、探索不同的身分认同,有时也渴望体验格局更宽广、更超越小我的经历。我开始明确感受到内心有一股憧憬,想找出自己的人生道路。我不知道自己未来会走向何方,但我知道必须是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事业。
那些年,我也花很多时间和另一群男孩玩在一起。肯特(Kent)、保罗(Paul)与瑞克(Ric)和我都在湖滨学校就读,学校找到方法,让学生可以通过电话线连上大型电脑。在当时,很少有青少年能够通过任何形式使用电脑。我们四个人很快就爱上电脑,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写越来越复杂的程序。
表面上,健行与写程序是毫不相关的两件事。但是两种活动对我来说都是在冒险。我跟着两群不同的朋友一起探索新世界,前往多数成年人无法抵达的地方。写程序就像健行一样很适合我,因为我可以自己定义成功的标准,而且写程序没有极限,不会受限于我能跑多快、球可以丢多远。写又长又复杂的程序需要的逻辑、专注力与毅力,对我来说都是很自然的事。和健行小队不同的是,在写程序的小团体,我是领导者。
脑海中的程序
1971年6月,我在湖滨学校快读完高二时,麦可打电话告诉我新的探险之旅:去奥林匹克山区挑战长达约80公里的健行。他选的目标叫“媒体探险路径”(Press Expedition Trail),是以1890年由报社赞助的探险活动为名。他指的是团员都差点饿死、连衣服都烂掉的那次探险活动吗?没错,但那是好久以前的事了,他说。
我们总共花了六、七天的时间。第一天很轻松,晚上我们睡在被冰雪覆盖的美丽草原上。接下来一、两天,我们开始攀登低山脊,积雪越来越深。当我们抵达计划过夜的地点时,庇护所已经完全被雪掩埋了。我暗自窃喜,心想我们一定会折返,回到刚才经过的另一个更适合过夜的庇护所。我们可以在那里生火取暖,填饱肚子。
麦可说,我们来投票:折返或是继续往终点前进。不论哪种选择,都代表还要徒步走好几小时。“丹,你认为呢?”麦可问道。丹尼是我们团体的非正式二把手,他的意见会影响最后的投票结果。
“我们已经快到了,或许我们应该继续走,”丹尼说。大家举手投票时,显然我属于少数的一方。我们继续前进。走了几分钟后,我说:“丹尼,我对你很不满耶。你原本可以阻止这一切的。”我是在跟他开玩笑,也不是在开玩笑。我一直记得那天非常冷、我全身都很难受。我也还记得,接下来我做了什么。我躲到自己的思绪中。我的脑中开始浮现电脑程序。
大约在那个时候,有人借给湖滨学校一台迪吉多(Digital Equipment Corp)生产的PDP-8电脑。在那个年代,PDP-8或许是最接近十年后才会问世的个人电脑的产品,只不过它重达约36公斤,要价8,500美元。为了挑战自己,我决定为这台电脑撰写某个版本的BASIC程序语言。
出发健行前,我忙着写程序,告诉电脑当某个人输入类似3(2+5)×8-3的方程序,或是设计一款需要复杂数学计算的游戏时,应该遵循什么顺序执行任务。这在程序设计上称为“公式求值器”(formula evaluator)。我边走边低头看着眼前的地面,一直想着我的程序,不断琢磨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才能执行这些操作。
就如那句名言:“我很想写一封更简短的信,但是我没时间。”比起写出冗长杂乱、长达好几页的程序码,要在一页空间写完同样的程序反而比较困难。松散的程序运作速度缓慢,而且会占用庞大的记忆空间。那次的健行,给了我时间写出精简的程序。在那漫长的一天,我又进一步简化程序,就好比削木棍一样,逐渐把顶端磨尖。我写出的程序看起来既有效率,又简单地令人满意。那是我写过最棒的程序。
最后一天,太阳终于露脸,我终于感受到每次健行结束之后的满足感,所有的艰难都已经过去。我对于储存在脑海中的程序,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
三年半后,升上大二的我还不确定未来的人生道路。某一天,我在湖滨学校的好友保罗突然冲进我的宿舍房间,他告诉我,有一台划时代的电脑上市了。我知道我们可以为这台电脑开发BASIC程序,我们拥有领先优势。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回想在低山脊健行、超级悲惨的那一天,从记忆中找回当时写下的程序,将程序输入电脑。这颗种子后来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并且开创出全新的产业。

▲比尔.盖茨13岁时常在西雅图附近的山区长途健行。

▲十三岁第一次接触到电脑,与好友共组湖滨程序设计工作室,从此爱上写程序。(图/天下杂志提供)
名人档案×比尔.盖茨(Bill Gates)
科技人、企业领袖和慈善家,1975 年与儿时玩伴保罗.艾伦(Paul Allen)共同创办微软(Microsoft)。目前担任盖茨基金会(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的共同会长,二十多年来致力于改善全球卫生与发展的重大议题,包括气候变迁、预防疫病大流行、消灭疾病、水质问题、公共卫生、卫生保健等。

好书推荐
《原始码:成为比尔.盖茨》
出版社:天下杂志出版社
作者:比尔.盖茨
是关于比尔.盖茨如何成为今日的比尔.盖茨,最真挚、最私密的故事,他的童年、早年的热情与追求。也是第一次讲述他自己的故事,充满智慧、温暖、诚实,一段精彩深刻的美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