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9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认识元青花瓷专题—— 形纹设计⑦ 元代青花大盘的设计

青花瓷是元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许多大型器物透过传统丝路和海上航线运送到伊斯兰地区,其中既有知名的青花大罐和青花大瓶,也有尺寸庞大、器身厚重、装饰华美的青花大盘。

从造型上来看,元代青花大盘有窝口、折沿口及菱花形口等变化,表面纹饰采二圈、三圈或四圈以上的同心圆式布局,部分产品具有波斯文字的落款,在众多青花瓷里显得极为别致,以下选取五件青花大盘,说明它们的特色。

一、窝形盘设计

窝形盘的盘口微敞,口沿朝向上方,器壁圆弧收窄,整体造型有往内弯卷的收拢之感,在元代青花瓷里属于中型盘之款式。

例如图一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莲塘鸳鸯纹盘,此器呈圆口、弧壁、浅腹、底部坦平之状,器底内凹为浅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盘体内外则以钴料绘画青花纹饰。

盘的内底处绘画莲塘鸳鸯为主纹,成对鸳鸯优游在莲花丛里,粼粼水波勾勒出闲适自在的氛围,盘体内壁排列六朵菊花,以斜转交错的枝条组成缠枝纹样,外壁环绕一圈壸门纹边框,框内填入如意云头圆珠纹。

由于窝形盘的器壁圆弧,没有更多转折,所以内壁划分为底部和侧壁二部分,做内外双层的同心圆布局。

 

二、折沿盘设计

折沿盘的盘口往外翻折,口径较为宽长,体型硕大,是元代青花大盘里最常见的类型。

例如图二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地白花折沿盘,此器的盘口往外翻折,器壁圆弧收窄,盘腹略深,底部坦平,器底内凹为浅圈足,足底和足内露胎无釉,表面以青地白花为饰。

折沿处和盘内侧壁皆环绕一圈缠枝菊花纹,盘底由一个白色圆圈和十二个白色的如意云头纹组成一个展瓣盛开的花形图框,框内填饰十字形金刚杵、各式杂宝及折枝花卉,框外以菊花纹补白。

此器的纹饰配合器壁转折做同心圆式的铺排,盘底再用圆形和花形的图框区隔内外,形成多层次的繁密风格。

三、花口盘设计

 

元代青花折沿大盘又可分为二类,其中一类如前例所示,口沿呈圆形,另外一类的口沿做成菱花形,简称花口盘。

例如图三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花瓜果蕉石纹大盘,此器的盘口往外翻折,口沿曲曲折折,犹如一枚俯视角度下的菱形花朵,器壁圆弧向下收窄,盘腹略浅,底部宽平。

大盘表面以青花为饰,折沿处勾勒斜格锦纹,内壁环绕串枝莲纹,底部沿着圆形的边框绘画山石、瓜果、蕉叶及牵牛花等花草藤蔓,由外而内向着盘心铺展, 聚拢成一幅山石错落、花果蔓生的园景图。

这三种纹饰配合器壁曲折安排,彼此之间用双弦纹区隔,形成三圈式的同心圆组合。

四、印花盘设计

 

印花是与胎体一起模印而成的花纹,为元代青花大盘的成纹技法之一,主要施于盘内的侧壁处。

例如图四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地白花印花盘,此器呈花口、折沿、弧壁、坦底之状,器底内凹为浅圈足,折沿处勾划一圈海水波涛纹,

侧壁环绕青地白花的缠枝牡丹,底部以浓重的钴料绘画瓜藤与蕉石。

缠枝牡丹纹由模印法制作成形,花叶部分留白,边缘用细笔蘸取钴料勾勒轮廓,周边填涂钴料为青色的地子,表面罩上透明釉,因积釉深浅而呈现出微微浮凸的立体感。

此类模印花卉可与笔绘纹饰搭配运用,常见于外销伊斯兰地区的精品青花大盘上。

 

五、文字盘设计

 

在某一部分的元代青花大盘上面,有类似签名样式的波斯文字,这些文字位于釉面下方,显然是与纹饰同步完成的。

例如图五为震旦博物馆收藏的元代青地白花文字盘,造型呈花口、折沿、弧壁、坦底之状,器底内凹为浅圈足,表面以青地白花之串枝莲纹、壸门纹边框和圆形边框内填折枝花卉或祥云鹤鸟,以及细密的卷草纹为饰。

其中一个壸门纹边框内部可见由勾、转、横、折、点等笔画所构成的波斯字样,可能是伊斯兰人士所订制的商品,或是在制作过程中有波斯工匠参与而留下的记号,值得深入的研究。

 

元代青花大盘既有中国纹饰题材,也有呼应西亚地区的波斯文字与繁密纹样,在古代陶瓷史上独树一格。下期将以执壶为题,介绍此一品类的形纹设计。

 

 

元代.青花窝形盘

盘口略直 ,盘心处以莲塘鸳鸯为主纹 ,搭配侧壁的缠枝牡丹 ,纹样设计较为简略 。(图一)

 

元代.青地白花折沿盘

盘口外折,表面分布缠枝菊花、如意云头纹边框、金刚杵及杂宝等繁密的纹样。(图二)

 

元代.青花花口盘

口外折,口沿呈菱花形,表面配合器壁转折绘画斜格锦纹、串枝莲纹及花果蕉石等纹饰。(图三)

 

元代.青地白花印花盘

此器运用绘画和胎体工艺技法,让笔绘青花纹饰与模印留白的牡丹纹共同装饰器面。(图四)

 

元代.青地白花文字盘

此器以青地白花为饰 ,波斯文字安排于壸门纹边框内部 ,与折枝花卉一起模印成形 。(图五)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