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95 期文章

字级:
小字级
中字级
大字级

古器物学讲座——中国古代陶瓷专题⑫ 宋瓷成就的原因

古代瓷器于东汉晚期成熟后,以青瓷为主要的品类,到了唐代白瓷逐渐成熟,形成「南青北白」的格局之外,还有黑釉、三彩、绞胎、加彩及釉下彩绘等陶瓷各擅胜场。

 

宋代陶瓷奠基于过去的基础继续发展,窑场遍布各地,品质和数量大幅成长,开创中国陶瓷的黄金时代,而其成就可以从胎土质地、釉料呈色、烧窑工法、造型品类及装饰技法五方面进行讨论。

 

一、精选优良瓷土

根据考古资料显示,宋代窑场分布十分广泛,各窑场多以就地取材的方式挖掘当地优良的瓷土来制作胚胎。虽然土质成分各不相同,但是陶工已能掌握胎土中的铁质含量,故能烧制出白胎、灰胎及黑胎等不同的瓷器。

 

白胎瓷器主要见于定窑白瓷和景德镇青白瓷。例如图一为宋代的青白瓷水禽形香炉,此器由水禽、莲花座及圆形承盘所组成,表面罩上一层青中带白、白中泛青的釉色,从露胎处观察它的胎体为白色,质感细腻致密,透光性佳,有如冰似玉之感,是用景德镇高岭土所烧制的白胎瓷器。

 

定窑位于河北,胎土成分与邢窑接近,呈现洁白细腻的白胎。至于灰胎瓷器见于汝窑、官窑及哥窑,黑胎瓷器则见于官窑和建窑,相异的胎质颜色可以反映不同的窑口,是监定瓷器的标准之一。

宋代.青白瓷水禽形香炉+此器的胎体洁白细腻,质感如冰似玉,是用景德镇的高岭土所烧制的白胎瓷器。(图一)+图片来源:《平凡社版中国的陶瓷5白磁》,页64。宋代.青白瓷水禽形香炉+此器的胎体洁白细腻,质感如冰似玉,是用景德镇的高岭土所烧制的白胎瓷器。(图一)+图片来源:《平凡社版中国的陶瓷5白磁》,页64。

二、掌握釉料呈色

釉料是罩在瓷胎表面上的玻璃质薄层,以特定比例的矿物原料研磨、熔融而成,随着窑内温度和气氛的变化呈现各种颜色。由于宋代陶工对釉料的色调和乳浊程度搭配得宜,因此烧制出不同的釉色。

 

宋瓷的釉色可以分为青釉、白釉及黑釉三类。青釉以龙泉窑和官窑的粉青及梅子青为代表,例如图二为宋代的龙泉窑弦纹瓶,此器出土于辽宁市南强镇金鱼村窖藏遗址,造型呈盘口、长颈、扁圆腹之状,胎土灰白,釉质粉浊,颜色粉青,温润如玉,属于龙泉青瓷的特色。

 

而宋代白釉包含定窑的牙白与景德镇青白瓷之影青,黑釉则以建窑产品最为知名,相异的釉色呈现各地窑场不同的风情,也是监别窑口的依据。

宋代.龙泉窑弦纹瓶+此器的胎土灰白,釉色粉浊,颜色粉青,质感温润如玉,是龙泉青瓷的典型釉色。(图二)+图片来源:《龙泉窑青瓷》,页147,图114。宋代.龙泉窑弦纹瓶+此器的胎土灰白,釉色粉浊,颜色粉青,质感温润如玉,是龙泉青瓷的典型釉色。(图二)+图片来源:《龙泉窑青瓷》,页147,图114。

三、烧窑工程改进

宋代陶工在传统的窑工程基础上改良胎土和釉料,使胎釉品质产生由粗至细的提升,加上燃烧气氛之掌控纯熟,得以控制釉面色调之外,也会配合当时的器形需要,制作各种窑具来保护瓷器。

 

例如图三之宋代支钉垫由杭州老虎洞窑址出土,属于官窑的垫具,主体部分呈圆饼状,上面突起五、六个圆锥状的泥钉,是放在瓷器和匣钵之间的垫具,可以平均分散瓷器的重量,隔离匣钵,避免流釉沾黏成为废品。而且因为泥钉与器物的接触面小,可以让瓷器近乎满釉状态,增加整体的美观。

 

其他窑具还有匣钵、垫饼及垫圈,匣钵用来盛装瓷器,避免受到烟灰污染,窑烧时层叠放置,可以提高产量;垫饼和垫圈的功能与支钉垫一样,也是用来隔离匣钵,保护瓷器的窑具。

宋代.官窑支钉垫+支钉垫可以减少窑具与器面的接触,让瓷器近乎满釉状态,增加整体的美观。(图三)+图片来源:《杭州老虎洞窑址-磁器精选》,页177,图160。宋代.官窑支钉垫+支钉垫可以减少窑具与器面的接触,让瓷器近乎满釉状态,增加整体的美观。(图三)+图片来源:《杭州老虎洞窑址-磁器精选》,页177,图160。

四、造型品类发展

宋代学术思想蓬勃,兴起以金石研究为专门学科的金石学,带动手工业方面的仿古潮流,除了仿古铜器、玉器之外,也生产许多仿古陶瓷,为古代陶瓷增添新的品类。

 

宋代的仿古陶瓷以古代青铜器、陶器、玉器为仿制的对象,其中以宋代官窑瓷器最常见。例如图四之宋代青釉琮式瓶,为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品,全器施天蓝色釉,釉色开片,属于官窑的典型特徵,造型模仿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多节玉琮,呈内圆外方之状,但是此器有底可以盛装,兼具复古造型与实际的使用功能。

 

其他仿古瓷器还有宋代官窑贯耳壶与龙泉窑鬲式炉,分别是模仿商周青铜壶及陶鬲的产物,具有古朴典雅的风尚。

宋代.官窑琮式瓶+此器模仿良渚文化多节玉琮,器型内圆外方有底,釉色天蓝开片,是官窑的仿古产品。(图四)+图片来源:《中国陶瓷精选-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页74,图16。宋代.官窑琮式瓶+此器模仿良渚文化多节玉琮,器型内圆外方有底,釉色天蓝开片,是官窑的仿古产品。(图四)+图片来源:《中国陶瓷精选-大英博物馆大维德爵士藏》,页74,图16。

五、装饰技法创新

宋代瓷器的装饰技法很多,可以概分为釉面变化、胎体工艺及笔绘纹饰三类。

 

在釉的变化方面有多彩、开片及窑变等现象。例如图五为宋代钧窑盘,此器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口沿外翻为折沿状,盘内浅平,表面釉层厚而乳浊,因为釉料之内含有不同的着色剂,经窑火烧造后产生天蓝、天青、青中夹杂紫红斑等色彩,是钧窑器的特色。

 

其他还有官窑产品利用胎土、釉料在受热过程中,因为膨胀系数不同,冷却后釉面产生裂纹之「开片」,以及黑釉器皿因窑变而发生的曜变、油滴、兔毫、金彩等瑰丽之装饰。

 

至于剔花、印花、刻花及绘画等,也是宋代瓷器常见的工艺技法,丰富的花鸟题材呈现栩栩如生的美感。 

宋代.钧窑盘+此器釉厚乳浊,因着色剂运用得当而产生天蓝、天青、青中夹杂紫红斑之变化。(图五)+图片来源:《故宫宋瓷图录-汝窑.官窑.钧窑》,页78+。宋代.钧窑盘+此器釉厚乳浊,因着色剂运用得当而产生天蓝、天青、青中夹杂紫红斑之变化。(图五)+图片来源:《故宫宋瓷图录-汝窑.官窑.钧窑》,页78+。

宋代瓷器在制作工艺上有所改进与提升,注重造型变化和装饰技法的拓展,表现出独树一帜的风格。下期将以宋代五大名窑为题,介绍汝窑、定窑、官窑、哥窑及钧窑的特色。

我要留言

欢迎您留下联络资讯,我们将由专人与您联系

输入验证码
TOP
在线客服
客服时间
周一~周五 08:30~18:00
400-920-6568
800-820-0168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