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AI成为每一位工作者的日常工具,企业面临的不只是技术升级,而是整体人力价值的重塑挑战。在这个“全员AI”时代,如何让人力从执行者进化为创造者?如何打造协作共生的组织文化?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在全球迅速扩张,企业营运模式、人力资源配置乃至产业竞争态势正面临一场结构性的转变。AI不再是特定产业的辅助工具,而正成为横跨各行各业的核心驱动力。而且也因为它的低门槛及广泛应用能力,各行各业及不同企业功能的职位都可以发挥,一个全员AI的时代已经来临。
全员AI时代的来临
“全员AI”时代的来临,象征着人工智能将不再局限于科技部门,而是成为所有从业人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这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思维与工作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企业若想在这波浪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重新思考人力资源的角色定位与发展策略,让人力真正动起来,与AI形成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亦即,组织关注的焦点应不再是“AI会不会取代人力”,而是“如何让人力与AI协同运作,发挥最大价值”。
观察现今AI的应用,已逐渐由边陲逐步进入核心流程。从文书撰写、自动客服、财务报表分析,到制造业的预测维修、物流优化,AI已广泛渗透进白领与蓝领的日常任务中。根据麦肯锡(McKinsey)的报告,近60%的企业已在多个部门导入生成式AI技术。其显著特征之一是:AI的使用门槛正在下降,不再需要具备程序设计能力的专业人士才能操作。以ChatGPT、Deepseek为例,任何具备基本语言表达能力的员工皆可通过简单的提示(prompt)与AI互动,执行从信息搜寻到创意思考的多样任务。
这种低门槛的技术普及,使得AI不再是“信息部门的事”,而是成为“每一位员工的工具”。也因此,企业若未能及早因应,重塑组织人力的角色,培养员工的AI素养并调整职能设计,不仅无法享受AI红利,反可能面临内部人力闲置与产出效能下降的双重风险。因此,企业也纷纷重视科技升级带来的效益。
AI时代的人力角色重塑

基本上,AI时代下人力的角色应有以下的转变:
其一)员工将从执行者转型创造者
过去,许多工作以重复性、标准化的任务为主,员工往往扮演执行者的角色。然而,AI的出现将这些任务快速自动化。例如,制造业的机械手臂取代了流水线工人,金融业的演算法分析取代了传统报表制作。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报告,预计至2027年,全球约有25%的现有工作将因自动化而消失,但同时将创造更多需要创意、策略思考与人际互动的新职位。
在AI时代,人力的价值不再仅限于执行,而是转向创造与决策。员工需要具备跨领域的知识、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与AI系统协作的技能。例如,营销人员不再只是撰写广告文案,而是利用AI工具分析消费者行为,设计个人化营销策略;医疗专业人员则通过AI辅助诊断,专注于与患者的沟通与治疗方案的制定。
其二)从人机互相独立转变为人机协作
AI并非取代人力,而是成为人类的强大助手。人机协作(Human-AI Collaboration)已成为企业提升效率与创新的关键。例如,设计师使用生成式AI工具快速生成原型,节省时间并专注于创意优化;客服人员则借助AI聊天机器人处理常见问题,将精力集中在复杂的客户需求上。
然而,人机协作的成功仰赖于员工对AI技术的理解与信任。企业必须投资于员工培训,确保其熟悉AI工具的操作,并能辨识AI的局限性。例如,AI可能在数据分析中提供精准预测,但无法完全理解文化脉络或道德考量,这正是人类独特的价值所在。
三大策略让人力动起来
要让人力真正“动起来”,不能仅靠个体奋斗或零散的培训措施,而需从政策、产业与组织层面进行系统性的策略推动。
1. 制度性再培训与再设计:
政府应扮演促进人力资源转型的关键推手。现行的职训体系应更积极结合AI与数据素养课程,并导入模组化与微学分制度,让在职工作者能依产业需求弹性学习。此外,应重新设计工作职能,让AI擅长的重复性任务由机器处理,而人力则专注于策略思考、人际沟通、判断与创新等高层次工作内容。这不仅提升整体生产效率,也能保留人力的存在价值。
2. AI素养全民普及化:
如同电脑能力成为现代工作的基本门槛,AI素养亦将成为未来就业的最低标准。所谓AI素养,不只是会操作AI介面,更包含对其逻辑、风险、偏误与伦理的理解。企业也应强化内部AI教育,将AI纳入新进员工训练与在职进修计划。例如,部分大企业已设立“AI活用认证制度”,要求全体员工理解基本AI应用原则,并依职务进行分级培训,确保AI落地的实效性。
3. 建立人机协作的新文化:
AI并非敌人,而是未来工作的合作者。唯有建立正确的组织文化,才能真正发挥人机协作的综效。例如,鼓励员工主动尝试AI辅助流程,分享使用经验与优化方法;在绩效评估中纳入“AI使用创新度”等指标;甚至设立“AI实验空间”让各部门交叉合作、共同探索AI应用场景。这不仅能消除员工对AI的排斥与焦虑,也能激发组织内部的创新动能。
让人力在AI时代发光发热
全员AI时代,不是所有人都要成为AI专家,而是每个人都需懂得如何与AI协作、共生与创新。当人力真正“动起来”,不只是经济数据上的提升,更是整体社会韧性与创造力的体现。在这个转型关键期,唯有人力与AI携手共进,才能开创兼具竞争力与人本价值的新世代。